广东省惠东县的女鞋产业,已有40年的历史,几年前有很多小鞋厂濒临倒闭,但是却因为勃肯鞋热销,再次焕发了生机。
上海青浦区的母婴企业小白熊,做的是挂脖免手扶的吸奶器、穿戴式吸奶器等产品,此前的单月销售额不到100万元,但是到了2024年,全年销售额高达8400万元,8个月内,平均月销售额几乎是此前的10倍!
无独有偶,还有泉州纸尿裤、沧州美妆刷、慈溪小家电、平度假睫毛、亳州花草茶、六安婚纱等产业带,也在发生“质变”。
那么问题来了,这些产业带发生质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?
“+”:当生产被重新定义
“在传统企业生产模式中,生产是基础,因为以往我们面临的是总量矛盾,但在现阶段供需不平衡、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下,解决生产的问题不能只考虑产品生产环节,生产什么、生产多少、如何生产,必须全盘考虑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”,数字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说。
这等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统企业生产的问题,即生产出来的产品、生产多少产品不一定能和消费者的需求相匹配。
事实上,上述产业带曾经面临的问题就在于此。例如惠东县的女鞋工厂们,之所以曾经兴盛,是因为当时契合了消费者的需求,而濒临困境,也是因为没有跟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。
那么,应该如何打通生产与消费的壁垒,让生产直连消费端呢?经营鞋厂15年的老陈,在2022年下半年接到了广州一位电商客户的订单,让他交付一批勃肯鞋,虽然这种鞋在他看起来“又丑又土”,但是交付后,老陈发现其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竟然爆单了,他敏锐地觉察到这鞋能做、会火,于是老陈将全部身家押注到了勃肯鞋上,迎来了厂子复兴的机遇。
这个故事中,除了老陈的敏锐,也有拼多多这个电商平台作为消费者需求风向标的指向作用,依托平台的大数据等数字化能力,企业可以迅速了解消费者喜好,捕捉新的消费趋势,并将其反馈到生产端,让生产更符合消费所需,以消定产,自然更能热销。例如广东惠州的一个勃肯鞋商家就是借助平台的数字化能力推出了50多款热销新品,其中的深棕色加绒包脚款一推出就成了全网爆品。
这样的例子很多,比如在江苏东海%E